两种语言,两段人生

出来美国的时候,从来没想到,语言的不同连带会造成我好象两个人一样。从思维,到习惯,到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方式,生生觉得,自己多活了一个人生。

也许这个问题开始就有,只是随着对美国语言和文化的深入了解,越来越明显。在此,讲几个小故事。

突然发现这个问题是最近找房子。找房子已经1年了,找的我心力交瘁,身心俱疲,直到最近,Mike老人家终于允许我请了个买方中介。请中介我们没找人推荐,听了太多因为熟人推荐的中介,结果最后闹的不愉快的经历,再加上我觉得只要中介尽心工作,认识不认识他其实区别不大,于是在我们看房中遇到的中介中挑了一个,然后做功课看他的review,还故意两个月没搭理他,他还坚持不断的给我很有耐心的发邮件(不是那种系统邮件,而是手写邮件),电话留言,于是觉得他很有敬业精神,就选了这个。第一次接触,我打电话过去,谈了各种房子有关问题,结束挂电话的时候开始感谢。来美时间稍长的人会有体会,美国人有超多的原因感谢,比如平常的去人家吃饭,主人最后要说,感谢您的光临,客人则要说,感谢您的邀请,这是普通的。再比如,工作合同到期的时候,老板会说,感谢您的帮助,员工则会说,感谢你给我这个参与的机会。再再比如,我每次做个饭,小麦会说,谢谢你给我做饭,我则要说,谢谢你欣赏我做的饭(这个我用中文写出来,就感觉很扯了,我不敢想象我要是对我妈说,谢谢你给我做饭这种肉麻场景,说实话用中文我也说不出来,但是在美国很正常)。总而言之,就是P大个事也要互相谢来写去。我上面写的是简略版本的,我们老板每年圣诞前送我圣诞礼物的时候,会双手捧着礼物给我个完整版感谢,大概要能谢个30-40件事情,持续长达3分钟之久。第一次听这个谢谢对我简直是一种折磨啊,因为模式是,对方谢你一下,你也要谢回去,好象打网球,要有来有往。我大概谢了2句就实在找不出要谢的东西了。因为在中国,谁能站在那儿连续不停的谢个3分钟呢?(题外话,很多中国人觉得美国人这么客气显得很假,但是经过我长达6年对我老板的不间断观察,至少这个对她来说,真的只是习惯的一部分,因为她们对自己的父母,亲戚,男朋友都是这样谢的,特别是,她父母也是这样谢回来的。另外一个是,她每一个谢谢后面都跟的是很具体的一件事,即使是感觉假,但是至少也让你觉得,你为她做的所有事情,她都是知道的,真正有多感谢先不讨论)。回到那个中介,我们电话谈完挂机之前,我开始了惯例的感谢。我感谢他持之以恒的给我发邮件即使我一封没回的敬业精神,一直给我电话留言告诉我最新消息的持之以恒,一直通过邮件教我买房子过程的渊博的专业知识,在我没回邮件也没有生气而是继续发的耐心和锲而不舍,在我第一封邮件说要谈谈就马上回电话的快速反应,在我说希望和他合作(注意,在美国不说我雇你,而是说我希望和你一起工作/合作)后,他一系列建议所反应的为顾客着想的优异的服务态度,我说着说着,发现对方没声音了,于是我突然意识到,他没啥东西可以谢我的了,等我迅速把我没说完的感谢结束,放下电话,止不住狂笑出声。不知不觉间,在我那个堪比政治明星的老板影响下,我竟然说的一个资深销售(中介也做销售中介,年纪大概45左右)哑口无言了。而且,我说的时候,也没觉得很过分或者很假怎样,只是例行公事的说一下而已,因为每年我都会有一个比这还长的感谢要说,每完成一个小项目,我也会听到一个类似的感谢致辞。但是你要是让我用中文说,我自己想想都觉得鸡皮疙瘩掉一地,我要是敢对我娘用上那一大段感谢,我怀疑她老人家的牙都得酸掉。于是突然间,说这两种语言,就好象两个不同的人一样,给了我不同的经历。

另外一个,则是和小麦的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的。美国人争论很多,一起team work的时候争论,有不同看法的时候争论,你可以很容易听到‘我不同意你这种看法’ 的话当面讲出来。因为美国有很好的对事不对人的表达方式,所以讲的人不觉得说出来会冒犯对方,听的人也不觉得被冒犯。但是到某一点,大家会坐下来开始解决问题。解决问题的经典开场白是‘让我们来讨论怎么解决它。let’s discuss how to solve it.’ 我跟小麦,那是不同占80%,绝对属于互补而不是类似型的。互补型的好处就不用提了,缺点是,很难达成一致。比如,我要买个游泳衣,我的要求是,一定要显眼,这样如果我溺水了,2里地外救生员就可以看得,哦,水下面好象躺着个人,绝对是从安全第一考虑的,所以,我选的颜色都是黄色,或者鲜艳的橘红,就好象黄色的停车线和红色的停车标志一样。小麦同学认为我应该买一个优雅低调的,比如深蓝色,比如黑色。于是就一件游泳衣,我们整整花了半年时间才买到,妥协的结果是,那件连体式游泳衣上半部分肩带什么的是黄的,下半部分文胸下缘到裤子部分是黑的。。。。如此类似的事情有,吃chicken pie,我喜欢吃外面焦脆的壳,他喜欢吃里面的鸡肉,还是我认为最没味道的白肉。吃龙虾,我吃虾黄,他吃肉。总之,生活中,凡是能分成两半的事情,一定是他喜欢一半,我喜欢另一半,但是不能分成两半的事情,就糟糕了,就要开始争论。但是,用英语吵不是个很简单的事情,即使对他也一样。首先,即使知道怎么说,那词也不经常用,所以吵的磕磕巴巴的。其次,我急的时候,该同志就不说话了,基本上我还没急着说2-3句,他就不说话了,然后到第5句上,人家就大手一挥,说,原因不重要,让我们来讨论怎么解决它吧,你想我怎么样?人家真摆着态度用你说咋整就咋整的姿态来解决问题的时候,我反而不好意思继续吵了。这就是,虽然我们的成长环境,兴趣爱好木有啥相同的,但是我们很少吵架,2年内大概吵了1次还是2次。主要是还没完全进入吵架阶段,就开始进入讨论解决方案阶段了,于是自然把重心从指责他这不对那不好,变成了,该怎么办。时间长了,我也学会了,在还没开始吵的时候,就进入讨论解决方案模式。如果用中文,那一连串行云流水的指责瞬间就出去了,我吵的正欢腾着呢,怎么能想起来突然急刹车来讨论解决方案?

还有,就是举案齐眉,相敬如宾。中国现在两口子讲究打是亲骂是爱,谁要是相敬如宾,自己都觉得肉麻不自在。但是我相信我们的老祖宗,肯定有一段时间是讲究相敬如宾的,否则也不会有这样的成语流传。在美国,两个人基本上做到相敬如宾,而我也觉得慢慢更习惯这种方式。因为其实相敬如宾,是一种习惯,真的和爱不爱没那么大关系。举例,无论我做个饭,还是刷个碗,小麦都会说,谢谢你。如果我不做饭,不刷碗,小麦也不会觉得这是该我做的,他会首先考虑他愿意不愿意做这顿饭,如果也不愿意,他就会提出,出去吃。打扫卫生也一样,他从来没要求我打扫卫生,都是我不忙的话,就每周打扫一次,忙的话,小麦看我没有动弹的意思,就自己打扫。就好象如果客人帮你打扫卫生,你会说谢谢,如果客人真不打扫卫生了,你也不觉得那个就该客人做的。而且,美国人说话有一个很有趣的发问方式。比如,在中国,如果俺娘想让俺爹打扫卫生,就会大喊,xxx,把地拖拖,绝对的祈使句。但是美国的表达方式是do you want to do something? 你想去XXX样吗?用在上面的场景是,你想把地拖一下吗?更客气的问法是,你介意拖一下地么?基本上这样的问话,他是祈使句的意思,就是让你去拖地的意思了。如果你真说,我不想,我介意,美国人肯定会惊讶的掉一地眼镜。同样还有开始加班,每次无论加班或者什么,老板用的口气都是,你想周末加个班么?NND,我当然不想。但是,你想在中国,如果老板说,周末加班,有多少敢不去的呢?于是,我只能乖乖的说,行啊。结果就变成,我“想”周末加班的,而不是老板要求周末加班的。于是,那些拖地啊做饭啊,如果小麦问你想做饭吗,基本意思是,你去做饭,而我还得回答,嗯,行啊,结果变成是我“想”做饭的了,虽然认识我的人都知道,我最不想做的事情,就是做饭。总之就是英文的很多表达方式,让你不得不相敬如宾,因为那是大家都习惯的说话方式。于是,俺对小麦也客气的很,表现为,半夜12点的时候,突发奇想去买CVS的25折的化妆品,我问人家小麦,你介意跟我一起去CVS吗?小麦满脸不情愿的说,好吧。。。。。由于CVS每年有一次会有很多化妆品25折,而每个CVS里面打折的东西又稍有不同,于是在那一段时间,小麦天天抱怨说他都可以闭着眼睛画boston周围的CVS地图了。可是在他跟我一起去的时候,还是他“想”去的,而不是我逼他去的,哈哈。

总之,用中文和用英文的时候,我自己有时候都觉得自己象两个人,十分有趣,真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经历和感受啊。

//

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。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。

留下评论